昨日,一则重磅消息引爆了资本市场,中证网刊登了东兴证券首席关于“央行持有本国股票资产大有可为”的文章,随后野村和中信证券等机构随即发布了可行性研究。 当年汇金公司仅两亿资金的入市,就让2011年哀鸿遍野的A股市场绝处逢生,如今全球资本实力最强的央妈要重装上阵,救世主的出现,自然成为了资本市场的“王炸”,引发了各路财经专家的大讨论。  对此,乐观派认为“央妈出手,天下我有”,2019年将迎来大牛市;悲观派则摆出证据,认为不符合中国现行法律,只是痴人说明。 随着两派观点的不断碰撞,这两日我大A股也随之震荡,搞的各路吃瓜群众们一脸懵逼。 但是,央妈入市这个问题并非一个经济学问题,而是一个政治问题。所以,让经济学家们去分析政治,往往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,因此无论是乐观派还是悲观派,得出的答案很可能都是错的。 所以呢,政事堂还是选择从政治的角度,来解析一下央行入市的新闻。 吹风 如果用政治的语言,那么昨日中证网刊登的那篇文章,有个专门的词,叫做“吹风”。 “吹风”,就是有关部门在某项政策咬不准的时候,往往会让一些“准官方”的人物,通过“准官方”的通道释放消息,一波风吹去去,来看大众和市场的反应。 正是因为发言人和渠道都是“准官方”,因此“官方”便可以“站在城头看风景”,看着各方舆论打得你来我往,自己却可以进退自由。 譬如,当市场和民众对此表示认可的时候,那么接下来就会有官方媒体跟进,政策也会加速推出;当对此表示质疑的时候,那么有关部门则会对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,然后换个口径再放风;而当市场和民众对此表示强烈反对的时候,那么就会有官媒站出来辟谣....... 说起来,这也算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民主,去年昆山的龙哥、假疫苗的长生,还有搞传销的权健,都是“死”在这个“风口”上的。 所以呢,不要以为央行入市不符合现行法规,去年的龙哥案中的“防卫过当”、长生案中的“重大违规退市”和权健案“传销直销界定”,如今都被打了司法解释的补丁。 而目前呢,《中国人民银行法》正在进行修改,政事堂看来,很快就将给央行开一个后门,允许使用“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”。 所以呢,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,现行的银行法绝对不是阻碍央妈入市的绊脚石。 政策性银行 经济学家们对央行入市,普遍理解为二级市场上的行为,因此也都站在二级市场角度考虑。 他们认为这样能够刺激经济并大规模拉动消费,甚至野村还喊出了买股票比建高铁还有效。其实,这都是犯了经济学家不考虑政治的老毛病。 只有打牌时才会起手就打“王炸”。 如果是为了刺激经济和消费的话,目前有无数种手段,根本没必要让使用“央妈入市”这种“最后的武器”。 而且,目前中国政府根本就没有像拉出一个如07年和15年的大牛市。 一方面,咱们的权威人士几年前就在人民日报上,预警未来中国是L型经济,让大家屯粮过冬。如今在美元加息周期的末期,我们更不可能找死去硬拉股市和房市。 另一方面,中国最近几年的经济路线已经从消费侧转向了供给侧改革,费了那么大的劲,不可能再改回去。所以,放水经济刺激的可能性已经归零。 那么,如果央行真的入市,他会怎么玩呢?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代表国家行使对重点金融企业出资的汇金,搞投行和中介业务的中金,以及逆向操作遏制股市非理性波动的证金。 所以,大家要明白,全球No1的央妈,绝不可能亲自下场去跟侄孙们去抢生意和做交易,这实在是太丢人了。 而研究央行的思路,一定要从他历史中寻找答案,因为政府做事情都是有迹可循的。 过去十年,是中国用土地财政驱动经济的十年,央行自己并没怎么放水,但是央行通过国开行,向基建和地产领域注入了大量的基础货币。 如今随着“房住不炒”,国开行也对货币化棚改“一刀切”,过去十年的土地财政注水已经成为了过去。 而未来为了保持M2和中国经济结构的平稳,又必须要找到几个新的领域进行放水,来填补房地产抽水引发的货币和流动性真空。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,继房地产之后,央妈会继续用马甲,向中国下一个十年的重点发展领域注水,或者准确地说,是向新动能领域进行基础货币的投放。 所以呢,大家不要把央行入市看做是投行,四十年改革开放过程中,咱们央妈干的一直都是政策性银行的工作,本次最终入市后,做的也是政策性银行的工作。 双轨制 如果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来看,央行入市并非不可能,但是投放领域必然是国家导向,而根据目前的周期和进度来看,这个时候开始放风,可能性只有一个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|